比爾蓋茲從資訊分享的角度強調:「知識管理的初端是無關科技問題,它是從企業目標和流程來開始,並認知資訊分享的必要性,而知識管理的核心就是要管理資訊的流動,讓需要的人獲取正確的資訊。」
知識管理並非只是引進一套資訊系統就可完成的工作,正如同 Donoghue, Harris, & Weitzman(1999)所言:有效的知識管理是確保「讓對的知識在對的時間傳遞給對的人」之流程,這當中需要結合許多要素,包括了科技、人力資源實務、組織結構及文化等。
知識管理
知識管理常被看作一種廣泛的代表性名詞,包括公司內的腦力激盪、正式會議、非正式的討論、簡報等等,各式各樣的資料收集和累積。但是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,知識管理應該被定義為一種具有完整規劃的系統,能夠持續地、普遍地收集人類的智慧。
除了「收集」之外,知識管理更應該是一種互動的過程。不只是被動式地收集知識,而是能轉化企業文化,讓人們更注重「資訊的交換」;因為這種互動的、流動的資訊,才是知識最能創造價值的地方,例如:提供員工一個開放的討論區,讓所有人都能在上面自由地反覆辯論、提出新的創意和想法。
「人」是組織的主要構成份子,在推行知識管理時,最多問題也都發生在「人」 的因素上,例如:知識往往代表某種權力和優勢,員工常不願意分享他所獲得的工作經驗。這時鼓勵員工、提供誘因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。
首先要改變組織文化,使得成員習慣於分享彼此的知識,這可以分為兩方面來談:(1).提供適當制度上的誘因,激勵員工,使他們願意分享知識。(2).建立分享的環境,讓知識可以流通。市面上有各種知識管理工具可選擇,並沒有所謂最好的工具,而是要找適合組織的工具。
知識管理者能成功的要素
- 要有支援知識導向的文化
- 全面性普及的技術結構與組織結構
- 與經濟績效及產業價值結合
- 要具備適度的流程導向
- 要有清楚明確的目的與用語
- 有分量的獎勵措施
- 標準化但具彈性的知識結構
- 多重的知識轉移管道
- 高階主管的支持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